top of page

俄羅斯祖母綠的寶石學特徵研究

作家相片: yyclaireyyclaire

劉浩、沈錫田


導言:人們都知道祖母綠為世界四大名貴寶石之一,又以哥倫比亞產出的品質最好,最受熱捧。20世紀以來,一些新祖母綠礦床被發現,給國際市場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哥倫比亞祖母綠市場份額占比在50%左右徘徊,緊隨其後是尚比亞和巴西祖母綠,排名第四的便是俄羅斯祖母綠[1]。俄羅斯祖母綠產出於烏拉爾山脈,有著近190年的悠久開採歷史,曾今產量超越哥倫比亞[2]。但一直不被珠寶商、寶石學家和普通大眾所熟知。2007年Malyshevo礦口重新開採,這一次,希望可以進入到大眾的視野中。


一、歷史

俄羅斯祖母綠的傳奇始於一名叫Maxim Stefanovitch Kojevnikov的森林工人,他無意間在托科瓦亞Tokovaya)河畔(圖1)一棵倒了的樹的根系處發現了一些綠色晶體,拿到葉卡捷琳堡售賣後,部分石頭轉手到了葉卡捷琳堡皇家寶石廠(圖2)長官Yakov Kokovin手上。Kokovin堅信這些石頭是祖母綠,於1831年1月21日帶著工人和工具來到發現地點。經過勘察,在23日發現了一條雲母礦脈。隨後,在其中發現了幾顆品質很好的祖母綠晶體。因此這一天被認為是俄羅斯祖母綠發現的日子。

1833年在附近發現了Malyshevo祖母綠礦床。最初這些礦床開採僅供沙皇使用,不做商業開採。第一家經營商業開採烏拉爾山脈祖母綠的是加拿大新祖母綠公司(New Emeralds Company),在1899-1916年期間共開採超過4000萬克拉祖母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將所有礦山收歸國有,幾經轉手。20世紀30年代,來自Malyshevo礦口的祖母綠在國際市場具有重要地位,某些年份的產量超越了哥倫比亞,約2500萬克拉。那時,俄羅斯祖母綠原石在葉卡捷琳堡、巴黎、倫敦、柏林和紐約等地切割拋磨,蒂芙尼、卡地亞、尚美和費伯奇等都有銷售。

        20世紀40-60年代,戰略金屬生產成為了資源開採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鈹可以用於國家核計畫。當時每年約有300-400萬克拉祖母綠被作為戰略資源生產的副產品而開採出來。直至70年代早期,大家把注意力又重新拉回到祖母綠的寶石生產上來,每年的產量高達800萬到1000萬克拉,這一直延續到90年代蘇聯解體。到了1996年,地下礦場關閉。1999年至2007年,該礦山為Zelenkamen所有,於2004年引入加拿大沙皇祖母綠公司(Tsar Emerald Corporation (Canada))公司的投資。由於許可證問題,2008年關閉了地下採礦業務。從2008-2012年,礦床的礦權幾經流轉最終為國有公司Rostec全資擁有[2, 3]。

        許多寶石商人、寶石學家都對俄羅斯祖母綠進入國際市場知之甚少。因為在冷戰期間,祖母綠、鑽石和其他一些產品是被禁運和限制貿易的,從20世紀60年代始,祖母綠都是通過蘇聯國有企業和印度寶石商人進行銷售,許多俄羅斯祖母綠(圖3)被作為哥倫比亞或其他產地的祖母綠進行銷售,以增強市場接受度和繞開冷戰問題。

圖1:俄羅斯祖母綠的傳奇始於托科瓦亞(Tokovaya)河,斯特凡諾維奇·科澤夫尼科夫(Stefanovich Kozhevnikov)在這裡發現了被困在樹根中的第一批綠色晶體。(Alexey Burlakov等,2018

圖2:葉卡捷琳堡皇家寶石廠位於市中心,旁邊是一座19世紀中期的教堂。Alexey Burlakov等,2018











圖3: Malyshevo產的祖母綠套裝(1.10-3.10克拉,鑽石鑲嵌)。(Warren Boyd,2018)






二、地質條件

        俄羅斯祖母綠產自俄羅斯中部,烏拉爾山脈西側,距離俄羅斯第四大城市葉卡捷琳堡東北部約100Km路程。其中最著名的是Malyshevo礦區(圖4),占俄羅斯祖母綠總產量的80%。


圖4: 俄羅斯祖母綠礦床的位置(修改自Laskovenko等,1995


        Adui地塊是大規模偉晶岩和黑雲母花崗岩侵入體,侵入上古生界。沿著Adui地塊(中心是上古生代花崗岩體)片麻岩-混合岩雜岩體的東側接觸帶上,朝南北向延伸20公里的片岩中,發現了眾多祖母綠礦床(圖5)。祖母綠礦床本身位於角閃岩帶內。含祖母綠的雲母岩(雲母含量高的岩石,在這裡為金雲母)岩體的形成與破碎帶的接觸交代現象有關,基於酸性氣成-水熱溶液對超基性岩石作用之後[4]。Malyshev礦床的地質構造與尚比亞、巴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黑雲母片岩型祖母綠礦床相似。














圖5:祖母綠礦床位於西部Adui地塊花崗岩山體與東部閃長岩雜岩體之間的一條狹窄條帶中(修改自Laskovenko等,1995




三、寶石學性質

        本次研究一共購買了一批共計11粒刻面裸石祖母綠樣品,如圖6所示,顏色從薄荷綠到濃綠,大小從0.56-0.09克拉。


圖6:購買的11粒俄羅斯祖母綠,從淺綠色到濃郁的綠色,體現了俄羅斯祖母綠的顏色特徵


        利用寶石學常規儀器對其測試可知,樣品的折射率在1.577~1.589間變化,雙折射率在0.005~0.008,均在綠柱石的參數範圍內,長波紫外(365nm)燈照射下發弱-強不等的紅色螢光。查理斯濾色鏡下變紅色,這一點與哥倫比亞祖母綠相同。二色鏡觀察可見黃綠-藍綠色二色性,顏色依體色深淺而略有不同。靜水稱重法得到的相對密度在2.71~2.75g/cm3之間。相對密度與折射率存在對應關係,折射率大的,相對密度也較大。掌上型分光鏡觀察所有樣品均具有祖母綠的Cr吸收譜。寶石顯微鏡下可見雲母片、不同形態的氣液包體、透明晶質包體,少見雜質礦物包體,其中流體包體的成分主要是H2O、CO2、CH4和NaCl等[5]。成片定向排列的雲母片在反射光照射下可見五顏六色的干涉色,流體包體的形態多樣,可見“釘狀”、“長麵包棍狀”氣液包體,彎折的癒合裂隙面(圖7)。通過常規儀器測試可判斷所有樣品均為天然祖母綠。

圖7:(a). 102.27-3.2樣品中成片排列的雲母片,反射光下可見其產生五顏六色的干涉色,頂光源,50X;(b). 1-4樣品中管狀包體、“釘狀”包體,“長麵包條狀”氣液包體,暗域照明,50X;(c). 1-5 樣品中 “釘狀”包體,成片分佈的雲母片,近垂直其定向面觀察可見類似縫合線的特徵,暗域照明,50X;(d). 1-1樣品中褶狀癒合裂隙,其中充滿氣液包體,暗域照明,50X


四、紫外可見(UV-Vis)吸收光譜特徵

        測試UV-Vis光譜的設備是PerkinElmer™ Lambda 650s UV/Vis spectrometer,測試範圍320~800 nm,解析度2 nm。

圖 8-1 E⊥c軸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圖 8-2 E∥c軸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樣品的常光和非常光方向譜(圖8-1、8-2)為典型的祖母綠UV-Vis吸收譜,其中430和605nm吸收帶、425和643 nm吸收帶, 以及680、683 nm吸收雙峰都表明Cr3+的存在,兩個吸收帶是因Cr3+替代六配位的Al3+,產生4A2g → 4T2g和4A2g → 4T1g的電子自旋允許躍遷導致。其中 >800 nm的帶可能由Fe2+替代四面體Be2+導致[6]。據LA-ICP-MS資料結果可知所有樣品均具有一定量的V(11~194ppm)元素,而綠柱石中V譜與Cr譜極其相似,在譜圖上無法區分。


五、紅外(IR)光譜特徵

        傅裡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測試使用的是Bruker™ Vertex80。測試條件:測試範圍2000-10000 cm-1,透射法,解析度4 cm-1,樣品和背景掃描32次,CaF2分束器,光斑設置6 mm。

由於水含量高,對相對厚的晶體和刻面寶石,基頻區難見水峰精細結構和最大值,因此譜圖在3400-3800 cm-1(灰色區域)處顯示全吸收狀態。在4000–8000 cm-1的區域主要是通道水的倍頻與合頻峰,I6840/I6820強度比與鹼金屬(不含Li)含量具有相關性[7]。對比其他峰位強度變化與6840和6820cm-1的相關性可知,其中5107、5279、5438、6820、7075、7140、7275 cm-1,弱峰4543、4642、4801、4862 cm-1 均屬於Ⅰ型水,6840、7079 cm-1 屬於Ⅱ型水[8]。


六、總結

        俄羅斯祖母綠歷史悠久,高品質的產品可以與哥倫比亞的祖母綠相媲美。常規寶石學測試結果證實其為天然祖母綠,其具有特徵的雲母片產生的干涉色。其主要致色元素為Cr(+V),特徵的通道水與鹼金屬有著明顯的相關性。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俄羅斯經濟的復蘇,相信俄羅斯這一高品質祖母綠產地會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參考文獻

1. Yager T R, Menzie W D, Olson D W. Weight of production of emeralds, rubies, sapphires, and tanzanite from 1995 through 2005[R]. Geological Survey (US), 2008.

2. Warren F. Boyd. Emeralds in Russia: The Geology and Gemology of the Malyshev Mine[J]. InColor, 2015, special edition: 78-87.

3. Alexey Burlakov, Evgeny Burlakov. Emeralds of the Urals[J]. InColor, 2018, 40 (special edition): 88-94.

4. Schmetzer K, Bernhardt H J, Biehler R. Emeralds from the Ural mountains, USSR[J]. Gems & Gemology, 1991, 27(2): 86-99. 

5. Gavrilenko E, Castroviejo Bolibar R, Calvo Pérez B. Be-and Emerald Deposits of the Central Urals (Russia): Conditions of Formation[C].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2004.

6. Wood D L, Nassau K.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eryl and emerald by visible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J]. American Mineralogist: Journal of Earth and Planetary Materials, 1968, 53(5-6): 777-800.

7. Qiao X, Zhou Z, Schwarz D T, et al.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in Infrared Spectra of Emerald from Different Mining Areas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J]. The Canadian Mineralogist, 2019, 57(1): 65-79.

8. Wood D L, Nassau K. Infrared spectra of foreign molecules in beryl[J].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67, 47(7): 2220-2228.

Comments


  • Line
  • Facebook

鈺光珠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UMI Gem Technology CO., LTD.

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一段95號20樓之6

​TEL: 02-66041008

E-mail: info@lumigemedu.com

©2024  鈺光寶石學推廣中心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