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直擊納馬曼迪:巴基斯坦寶石市場先鋒 Namak Mandi: A Pioneering Gemstone Market in Pakistan

作家相片: yyclaireyyclaire

作者:Habib Ur Rehman(韓博)、Bilal、Syed Owais、Ur Rahman、沈錫田(Andy H.Shen)

翻譯:王鼎和、陳逸駿

本文翻譯自GIA出版之Gems & Gemology(寶石與寶石學),2020秋季刊2021/01/22出版,Vol.56, No.3,"Lab Notes"專欄。


簡 介


第一次來到柏夏瓦(Peshawar)的外國遊客可能會訝異地發現,在這座歷史名城裡,竟然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寶石交易中心。這中心為來自阿富汗、烏茲別克(Uzbekistan)、塔吉克(Tajikistan)和伊朗等多國的寶石商人,提供於巴墓斯坦控制之自由查謨和喀什米爾(Azad Jammu & Kashmir,以下縮寫AJK)、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Gilgit-Baltistan)以及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以下縮寫KPK)部分地區等礦區(圖一)所出產的寶石。人們還可能會對這個交易中心不具時代感的名稱而感到驚訝。"納馬曼迪(NamakMandi)"在烏爾都語(Urdu;編者註:巴基斯坦主要語言)意為"鹽市場",最初設立於幾十年前時,是用作鹽的交易和儲存場所(Hussain-2015)。五十年前,沒人能想像如今它會變成巴基斯坦出產之原石和刻面寶石的主要貿易中心。作者群決定走訪納馬曼迪一趟,並記錄其蛻變成寶石交易中心的過程,同時了解市場上寶石種類和商業脈動。


 

從鹽到寶石:納馬曼迪的銳變


納馬曼迪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寶石原石交易市場(圖二、三)。雖沒有文獻記載它是何時從鹽市場躍升為巴基斯坦寶石交易中心先鋒,但根據當地傳聞軼事,納馬曼迪的寶石交易始於1970年代。因為起初只有少數商家,市場是沒有系統化地運作,自然也不具交易標準。隨蘇聯入侵阿富汗之時,曾出現數百萬阿富汗難民大批湧入巴基斯坦的悲劇,但對產業而言卻是因禍得福。首先,有了阿富汗籍的企業家進入市場,使寶石貿易商家數呈倍數增加。再者有來自礦區的阿富汗民眾和礦區商人,開始帶著他們的寶石遷移至柏夏瓦來安身。事實上,阿富汗貿易商很快成為市場的推動力,截至2007年其銷售額佔整體約60-70%。尤其是來自阿富汗庫納爾(Kunar)省的貿易商,將碧璽、努里斯坦(Nuristan)出產的鋰輝石(spodumene),和潘杰希爾(Panjshir)地區的祖母綠,出口至納馬曼迪販售(圖四A、B;Rehman等多人合著發表,2020)。在巴基斯坦境內,來自KPK省斯瓦特河谷(Swat Valley)地區的商人會交易祖母綠(圖4C)、來自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的商人會帶來海水藍寶(圖4D),而粉紅色拓帕石(pink topaz,圖五E)則是來自馬爾丹區(Mardan District)一個叫加特朗(Katlang)的小鎮。


巴基斯坦各個地區的居民,很多人會為了從事寶石生意而搬到柏夏瓦。這包括吉特拉爾(Chitral)、斯卡杜(Skardu)、斯瓦特(Swat)、卡拉奇(Karachi)、拉瓦爾品第(Rawa pindi)和伊斯蘭堡(Islamabad)等地較近期些,則會有來自巴路奇斯坦(Baluchistan)省的貿易商加入戰局,推出內部具有線體狀圖樣的縫合水晶(Faden Quartz,圖五F),以及帶有淡黃至深黃色油狀包裹體的油膽水晶(Quartzwith Petroleum Inclusions • 圖五G;參考Laurs-2016)和板鈦礦(brookite,圖五H)。1980年代間,納馬曼迪市場獲得國際關注,卻也為它帶來了困擾:警察和地方官員通常會認為,參與寶石業務的人是洗錢犯罪者。在與經驗豐富的商人訪談中,很明顯得知,由於阿富汗對於開採、加工和交易寶石產業,並無法律規範,故官員們皆將其視若如毒品交易一般。


成立出口商會


因為具有在地及國際觀的洞見,阿富汗籍商人引領納馬曼迪擴大交易規模,實力日顯壯大自然也就不出奇了。為了確使交易某種程度能制式化,並防堵阿富汗商人壟斷,巴基斯坦當地貿易商開始向1984年成立的巴基斯坦全國商業出口商協會(All Pakistan Commercial ExportersAssociation,縮寫APCEA)註冊他們的業務。1988年間,商務部也正式宣佈認可並提供協助於APCEA註冊的商號。APCEA迎合了所有行業出口商面臨的需求和挑戰。由於納馬曼迪的出口商以往是找不到可滿足他們需求的官方機構(例如,快速處理出口和關稅支付),於APCEA註冊的確對他們業務執行是有幫助的。該協會在許多方面可以為納馬曼迪發揮正面積極作用。藉由向當局通報寶石交易,一方面突顯對當地經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可以免受警察的騷擾。它還能有效協助出口商,在海關處理他們的文件以便供銷海外。納馬曼迪在APCEA的支持下取得了商業交易上的成功,讓寶石行業得以發揚光大,更多當地貿易商積極渴望了解,如何來加以受惠於這個利潤豐厚的交易市場。APCEA每年還在首都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d)舉辦國際寶石展。


寶石商業樹


納馬曼迪及巴基斯坦整體說來的寶石產業,主要有以下三類:


  1. 原石和刻面寶石:此類別由具有一定寶石工匠技能的人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尚未有寶石切磨培訓的專業組織。由於大多數當地寶石工匠並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每個人都專精在特定類型寶石的專業知識裡。在納馬曼迪經常可以找到分別專精於祖母綠、鋰輝石、海水藍寶或碧璽的商家。這些商人將資金投資於特定寶石,並被認為是決定該特定寶石基本價格的專家。


  2. 礦物標本:標本商家可再分為:當地業者直接在納馬曼迪實體店內展示礦物標本,以及熟知線上銷售並出口礦物標本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等兩種類型。後者佔近80%,他們經常利用拍攝當地商人收集的礦物標本,製作為照片和影片用於線上銷售。如果客戶需要特定商品,在線交易商會在與當地店家老闆進行價格協商後,添加一部份利潤空間到價格當中,並負責打包寄送。大多數出口業者都甘心做這類型的業務,因為賠錢的風險幾乎為零。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賺到錢,又不必負擔實體店營運成本、進貨庫存和標本保存等問題;換言之,像中間商一樣他們能在不承擔財務風險的情況下獲利。


  3. 觀賞石:納馬曼迪的觀賞石經銷商主要經營青金石和軟玉。舉世聞名的青金石(lapis lazuli)就來自阿富汗地區(圖一)。出產於巴達赫尚(Badakhshan)境內之科克查(Kokcha)地區的青金石(圖六),色澤精美頗受歡迎。巴達赫尚省有許多礦區,甚至一些礦區簡單只用數字-1、2、3來命名。其中4號礦區在貿易商中特別受到推崇。該礦區被稱為"瑪丹-伊-帢(Madan-e-char)",是波斯語"礦區4”的意思。該礦出產的青金石呈現異常鮮豔的藍色,幾乎很少甚至不含黃鐵礦和方解石。在納馬曼迪僅僅提到來自"瑪丹-伊-帢"的青金石,就被認為是高品由於這種寶石來自阿富汗,因此大多數青金石貿易商也都是來自阿富汗。


在巴基斯坦,軟玉(nephrite)主要來自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的莫赫曼德(Mohmand,圖一)地區。該地區出產一些世界上顏色最鮮豔、如祖母綠色彩的軟玉(圖七、八)。據當地受訪者表示,來自莫赫曼德地區之哈密德(Hamid)和席拉吉(Siraj)礦區的軟玉,特別受到中國的青睞。中國消費者喜愛祖母綠色且沒有黑色氧化物斑點的材料。然而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的一些軟玉,會有部分被做成珠寶以及不同題材的雕刻和珠子,且在當地市場販售,但大多數是會出口到中國、香港以及日本。





銷售策略和負面影響


在納馬曼迪中流傳著一句話:"向上帝和你的客戶做大量要求(Demand a lot from God andyour customer"。這句話被視為在商業活動中獲利的準則。另一句名言是,"當你學會了在納馬曼迪的交易技巧,便能在世界上任何市場裡通行無阻"。謹記以上,接下來我們將重點介紹一些訂價方式與交易策略。


彩色寶石缺乏國際公認的訂價機制。納馬曼迪交易業著似乎緊抓著到這點,傾向使用各種撇步來哄抬手上寶石價格,例如宣稱成本高於他們實際支付的金額。第一種狀況是,當商人A先生表現對某物件有絲毫興趣時,B先生一旦察覺到,會在不付現的狀況下,與A先生和議入股該物件。也就是說,如果A先生以1000美元的價格購買此物件,B先生會發誓說其價值至少應為1500美元,如果他負擔得起至少會以此價格購入。同樣地,如果A先生有更多的商人"朋友",他們每個人也都會提出類似的入股宣稱,使價格更加提高。如此一來,僅用1000元購買的物件,價格就會翻漲很多倍。因此,當A先生在出售該寶石的時刻,他會向客戶發誓-通常也在這些商業夥伴面前-說寶石當初是以3000美元的成本價格購入,並將價格訂在4000美元左右。這種藉由立誓來提高寶石售價,以及無成本入股(speculative stake without exchanging a good)模式,是出於宗教原因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基於信仰原則,納馬曼迪交易商會要他的生意合夥人做莊嚴宣誓,好將他的物件設定新的成本價,同時避免之後任何關於成本價格不誠實的指控。


第二,一些從事採礦業的家庭會採取另一種撇步。每塊開採出的寶石,礦主會以家庭成員人數分利為由,來抬高成本。一塊寶石價格成本,理應由包含人工、機械、運輸等元素計算而出,但在這種情況下則是交由有經驗的業者來制定的。如果業者估計寶石"成本價值"為1000美元,而礦主家庭有四個成員,那麼他會將每位成員納入500美元的股份。需強調的是,這僅是口頭話術,實際上礦主並不會將股份分給家庭成員。這個算法,會導致石頭成本價格增加2000美元(每人500美元乘上4),從1000元變成3000美元。


第三,被進口來競標拍賣的阿富汗產寶石,則以不同方式處理。競標者傾向對寶石進行盲標(blind bidding)。上百位的競標者,會在未曾檢視過其中任何寶石的狀況下,共同購買特定拍賣品。根據伊斯蘭信仰慣例,人們不能買賣品質不明的物件。儘管如此,在拍賣會上購買大量未見寶石拍賣品的做法,已成為納馬曼迪的主流。


最後,業者往往會低調處理手上的現貨,不會隨便展示寶石,一旦顧客進入商店,他們會趕緊拉上窗簾。他們使用這些策略,除了不讓其他商家看到他們向客戶展示的寶石外,也能夠避免與競爭對手的價格競爭。


客戶和採購業者等等的買家,經常感到沮喪,認為他們被欺騙,或支付出遠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因此有些人後來完全退出了寶石行業。這些可疑的商業模式似乎反映著,巴基斯坦政府官僚並沒有想為大眾服務的信念。當地人民通常必須提出申請,才能獲取相關信息,例如進出口政策,雖然這些其實都是憲法保障人民對於知的最基本權利。例如,願意在APCEA下註冊的店家,純粹是出自寶石業者間自願的努力。也就是說,國家機構或部門並沒有指導或建議他們如何有效和順利地進出口寶石;這方面完全仰賴少數業者的敏銳嗅覺及商業頭腦,自行發展出了APCEA註冊公司的機制。同樣地,儘管進展緩慢,一些業者現正積極主動改善訂價亂象和句道德爭議之交易手法等問題。最重要的是,根據一些受訪者的反饋,客戶現在能透過在社交媒體平台(尤其是臉書)上,快速分享他們對納馬曼迪交易行為的擔憂,這正促使商家轉型,更加強對消費者負責和買賣倫理。


先不論訂價方面的道德規範如何,納馬曼迪舉行之大規模拍賣會裡,最高出價者多半是由當地商家。納馬曼迪的商家亦經常參加貿易展和其他展會,例如在中國、美國吐桑和曼谷等地舉辦的展覽。他們引進許多寶石進巴基斯坦,同時也出口到許多國家。


納馬曼迪寶石供應鏈


如圖九所示,寶石透過納馬曼迪市場,從礦區到最終用戶手上的途徑有兩種。第一條途徑是透過主要承包商-租賃礦區的業者。開採後會他們根據寶石的質量進行分類。每當客戶直接從他那裡購買石頭時,他都會先長篇大論一番,講述租賃和採礦上花了多少銀兩。廣被認定為最難搞的談判者,主要承包商總是對他的寶石,要求很高的價格。此類賣家主要銷售寶石的原石:高質量的則通常銷往海外市場,而中低品質貨品則在當地的納馬曼或巴基斯坦其他地方銷售。


寶石從礦區載運到市場的第二條途徑,是的透過分包商。分包商有兩個蒐集寶石的來源:礦主和礦工。通常礦工與分包商會簽訂勞動生產分潤協議。如流程圖(圖九)所示,礦工將其份額出售給分包商。分包商會在納馬曼迪和其他地方銷售其採購到的產品(原石和刻面寶石),更像是中間人或佣金代理人。由於礦工沒有能力與納馬曼迪和其他市場商家打交道的專業知識和財務資源,他們得完全依賴分包商。根據我們得到的消息,礦工們雖可自由地在當地拍賣會上出售他們的產品,但還是偏好能提供更優渥條件的分包商。


既有模式與發展趨勢


對有著中國、泰國、斯里蘭卡等寶石交易重鎮知識的人來說,初次拜訪納馬曼迪時,很快就能發現當地的切磨工藝水準極低。納馬曼迪的切磨師仍然使用一種叫做“安古拉(angoora)"的工具,如圖十C所示。安古拉是個金屬製成的手持工具,其中一端被彎曲,以利於調整角度。另一端(圖十C中大拇指處)則有個可用銅製螺絲調整大小的圈孔,來固定阿富汗普什圖語(Pashtu)稱作"坎迪(khandee,圖十一)"的木製磨桿(dop-stick)。這個工具上沒有任何角度設定功能。重要的是,使用安古拉跟坎迪的過程,完全需以手工及肉眼進行。


在用安古拉進行切磨與拋光之前,切磨師要先以手工或拿坎迪,用磨盤將寶石原石成形(pre-form)。此步驟使寶石的形狀,適合被輕易的固定在坎迪桿上(圖十A、B)。再來,切磨師用快乾膠與熱蠟,調出將寶石固定在坎迪末端的黏著劑,好進行刻面。這個黏著劑,在地人叫它做"馬瓦(ma'waa)"。以手工在熱蠟中將寶石固定,是個需多年培養發展出的技巧。下一步是決定冠部角度,同樣是手工進行。接下來,切磨師將坎迪插入安古拉。因為安古拉上沒有角度設定功能,切磨師得完全仰賴經驗與巧手,每隔幾秒便要轉動並檢查寶石刻面位置,是否符合客戶設計的需求。


冠部刻面完成後,切磨師會將寶石從安古拉卸除,再進行桌面刻面切磨。再來,便是用銅製磨盤來將寶石拋光。這步驟同樣是完全以手工進行。舉例來說,當我們觀察當地切磨師-薩吉德(Sajid)先生工作時,發現他不時就會用煤油來擦拭清潔銅製磨盤。他也會灑上鑽石粉末,達成足夠的拋光效果。完成冠部後,坎迪上的寶石會被翻面,然後重複上述的方式,繼續進行底部刻面的拋磨。薩吉德先生花了大約一個小時,來完成整個刻面及拋光過程(圖十二)。薩吉德先生也告訴我們,如果根切出較複雜、比標準車工刻面數量更多的產品,就需要花更多時間。雖然很費時,大多在巴基斯坦以外有做生意的商家,會將寶石帶到泰國、斯里蘭卡或中國再重新切磨,好在國際市場上賣更好價錢。


但話說回來,安古拉這個工具,從兩個角度上來說,並非一無是處。首先,它使寶石保持更多的重量,讓每克拉單價更高。根據當地使用安古拉的切磨師,現代的刻面技術,會造成重量損耗。從我們的了解,納馬曼迪的切磨師因為缺乏訓練與教育,所以不具現代切磨師該有的知識。也因此他們抓住保持重量這點,來解釋持續使用安古拉的作法。第二點是,如安古拉專家薩吉德先生所說,"就像我們比較偏好手工編織的阿富汗地毯,而不是機器製成的作品,納馬曼迪這裡的人們喜歡以安古拉切磨出的寶石“。這個說詞被其他切磨師及零售業者認同,我們可用兩種方法解釋。第一,想駕馭現代切磨儀器,勢必需具備高等教育背景,而要熟練安古拉,則要有老師傅(普什圖語叫"ustad")帶領,以學徒(shagird)身份投入許多年的磨練。比起師徒關係的傳統,現代刻面技術較不仰賴直覺情感。第二,這些切磨師花費了多年的心血,造就出熟練安古拉的功夫,所以可推論他們傾向維護傳統,不願接受改變,畢竟除了需投入更多歲月與財力資源,最終更會使自己努力練就的技術淘汰。


除了安古拉文化,我們也紀錄了納馬曼迪的線上寶石市場。約在2010年間,幾位柏夏瓦籍的商家,開始在eBay網站上販售。當時,這個將寶石自巴基斯坦出口的方法雖屬於小眾市場策略,卻成功的讓他們獲得回頭客及長期主顧客。許多商家,特別是來自阿富汗者,會鼓勵年輕族群進入寶石產業。年輕人於是開始尋找更創新的產品銷售方法。但要把握線上商機,納馬曼迪面臨兩項障礙。首先,eBay帳號通常需綁定當時最受歡迎,卻沒在巴基斯坦設點的第三方支付系統PayPal。賣家只好到其他國家如泰國去開立帳號。第二,出現少數不良商家,對巴基斯坦寶石市場造成負面影響。他們會設立臉書帳號,用花俏語言吸引買家,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賣給客戶,或用錯誤產品進行詐騙。那些賣家也會透過圖片效果,對寶石的真實外觀完全誤導。大多數這樣的案例,會被eBay關閉帳戶。逐漸的,網路詐騙醜聞與故事退去,由更具道德與負責的交易取代。


結 論


過去10年來,納馬曼迪從一個鹽庫及交易市場,進化成熱絡的寶石商業中心,吸引在地及阿富汗的商人前往交易。各類原石、刻面寶石、礦物標本和裝飾寶石等品項的流通,讓它銳變成巴基斯坦寶石市場先鋒。在缺乏相關政府單位支持下,APCEA協會是這個轉變的唯一支柱。即便如此,在地實體及線上交易商譽,仍被日部分不良商家衍生之爭議而受損。這些爭議主要有:(1)不時以低品質寶石敷衍客戶,以及(2)用過度高昂金額銷售商品。同樣的,對現代化切磨設備的抗拒,使納馬曼迪商家很難在泰國、中國、印度或斯里蘭卡的寶石中心立足或競爭。總的來說,近期開始進入產業的女性業者,據報導會以高道德標準及責任心經營事業,或許會為產業文化提升鋪路。


感 謝


我們感謝喜馬拉雅寶石檢測實驗室(Himalaya Gem Testing Laboratory)總裁Ehtisham Ullah Khan、Amjad Ali Shiwari、Khalid Habib、Haji Zawir Kha與我們分享在納馬曼迪的賣石交易經驗。我們也感謝Meher Mohammad(APCEA秘書)和Haji Minhaj-Ud-Din(APCEA的前主席/現任展覽召集人)分享關於APCEA協會的資訊,還有Bilal Omar(Mineral Capture公司負責人)與Ghulam Mustafa(Fine Arts Mineral公司負責人)提供不少礦物標本讓我們拍攝。作者群更要感謝Shakeel Anwar Khan為我們的報告提供攝影圖片。


參考文獻

  • Hussain Y. (2015) The indelible experience of Namak Mandi, Peshawar. Youlin Magazine—A Cultural Journal.

  • Laurs B.M. (2016) Gem Notes: Faceted quartz with petroleum inclusions from Baluchistan, Pakistan. Journal of Gemmology, Vol. 35, No. 1, p. 15.

  • Rehman H.U., Martens G., Tsai Y.L., Chankhantha C., Kidkhunthod P., Shen A.H. (2020) An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Xanes) study on the oxidation state of chromophores in natural kunzite samples from Nuristan, Afghanistan. Minerals, Vol. 10, No. 5, p. 463.



 

關於作者


本文作者Habib Ur Rehman(中文名:韓博)先生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的博士候選人,也是巴基斯坦柏夏瓦工程技術大學(UET Peshawar)附設之卓越寶石與珠寶中心(GJCoE)講師。Bilal先生是柏夏瓦UET-GJCoE客座講師。


Syed Owais博士是柏夏瓦大學(University of Peshawar)社會學系助理教授。UrRahman先生是柏夏瓦UET-GJCoE客座講師。沈錫田(Andy H. Shen)博士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特聘教授。

 
 
 

Comments


  • Line
  • Facebook

鈺光珠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UMI Gem Technology CO., LTD.

新北市汐止區新台五路一段95號20樓之6

​TEL: 02-66041008

E-mail: info@lumigemedu.com

©2024  鈺光寶石學推廣中心  版權所有

bottom of page